谁能为我们这代农民着想
自古以来最受苦的就是农民,最听话的也是农民。 绝大多数农民朴素、厚道、没文化。尤其是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的我们这一代农村人,受尽了苦难,吃了不少苦,一生劳作,没过过什么好日子。 所以,没人想当农民,都向往城市生话,但老天造化就安排你出生在农村,注定了你的命运。 农村人在城市人面前都是低人一等的,常被叫成“乡巴佬”,城里人根本瞧不上农村人。(不要骂,现实原本就是这样子) 出生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农村人,现在都是老年人了。他们的日子是最难过的,身体好点的还在玩命“打工”赚钱养活自己。身体差点的就在儿女们的不冷不热中“寄人篱下”地苟且地活着。有病了没钱治,在极低的医保范围内,能报多少就花多少,得了大病就只有等死。 我们这代人都已经六七十岁了,对死亡并不恐惧,因为再苦、再穷都不怕,还怕死吗?活着没有尊严,比死还难受。 我们这代人最苦的就是不断地在运动中活着。五十年代搞土改,成立人民公社,吃大锅饭,赶上大跃进,地主、富农划成份,被划成地主和富农的从此全家人就遭了殃,挨打挨批成了家常便饭。被划成贫下中农的却“扬眉吐气”高人一等。 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刚刚吃饱没几天,就又开始进入吃不饱、穿不暖的苦日子了。 吃糠咽菜像牲口一样活着的痛只有我们这代人知道,现在的年轻人听说后,只当我们是在说“痴话”,当瞎话听。 进入六十年代后,发动文化大革命,社会进入混乱阶段,开始人跟人斗,清算家庭历史,今天你斗我,明天我斗你,你贴我大字报,我放你大字报,人鬼不分,谁最穷,谁就有话语权,大学停办,教育受到极大冲击,我们这代人大多数没接受过教育,没什么文化水平,任人摆布,日子过得都贫困潦倒。 到了七十年代,进入“四化建设”高潮期,人民公社大搞农业生产化,一年四季忙不停,积农肥,增产量,大年三十不停工,大年初一照上工。 春夏秋季忙种田, 省吃俭用交“余粮”,冬季就去扒河打堆搞水利。那时没有机械化,全靠人力推和抬,从早干到晚。 我们当时正值青壮年,是河工上的主劳力,干的是老牛的活,早晚吃的是山芋稀饭,中午玉米窝头加白菜,一天赚得十工分,年底一算不到一元钱。那时,我们觉悟高、无怨无悔甘奉献! 进入八十年代,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,分田到户自己干,起早贪黑赶帮超。地少,产量再高也就能吃饱肚皮子,农业税、三两五钱照常缴。 改革开放后,地不够种,我们就出去打工找零活,身份丝毫没有变,被冠名为:“农民工”。 农民两字甩都甩不掉,甩不掉也就罢了,做同样的工,城里人就有“五险一金”,我们农民工连狗屁都没有,你们说公道吗? 我们现在老了,又都赶上了计划生育,子女不多,赡养的能力有限。 我们这代人又自尊好强死要面子、穷讲究,轻易不跟孩子张口,有难就自己担着,不愿给子女找麻烦,自己能动一天就干一天,不能动就随它去了,听天由命。 我们这代人为国家、为社会做出了不少贡献,我们不惜血汗种出的粮食养活城里人,养出的猪牛羊,国家有政策,自己吃不得,全供给城里人吃,农村人自己多吃一口都觉得脸红。 那时,我们是勒紧裤腰带交余粮,忍饥挨饿打肿脸充胖子,人傻得透顶,但不傻也没办法。 现在我们进入了生活的艰难时期,人老了,活干不动了,子女又少,就靠每月二三百元的养老金,仅够维持生活饿不死,没有病还行,一有病只能等死。不等死,根本就没有钱治。 这专家、那专家,有谁能站出来替我们这代农村人说句话,多多关照关照我们这代苦命的人,让我们也能享受一下“城里人的退休待遇”,我们也不多要,够我们维持生活就行。 因为,我们对社会的贡献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少。没有我们农民辛辛苦苦种地,城里人哪有粮食吃,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,只是身份不同,分工不同罢了。 其实,我们这一代的农村人,生活要求并不高,我们只要能正常活着,有病能看得起,有饭能吃得饱,自己能自食其力,不给儿女添麻烦,理解政府有困难,平平安安度过晚年就足矣。 那么,有谁能为我们这代农村人着想、站出来为我们说句公道话呢?
赞(2)
|